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【信披】查看更多考评等级
]article_adlist-->
#绝味食品#IPO财务
]article_adlist-->一、年报出错:彭才刚的150万罚单
9月19日晚,绝味食品的一则公告让大家又紧了紧合规的心——湖南证监局对绝味食品开出了400万元罚单,而当时的财务总监彭才刚个人,也被处以150万元罚款。
如果只是百万级别的金额,你可能觉得这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。但对时任财总彭才刚来说,这张罚单显得格外刺眼。
原因很简单:他在2019年全年的薪酬才59.51万元,而如今一个处罚就要掏出年薪的两倍半!
但这事本身并非源于复杂的金融创新,也不是涉及到跨国并购之类的高难度财务安排,而是年度报告里最基本的收入确认问题。
2017年至2021年,公司未如实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的收入,导致各年度财报营业收入都被少计,而这些年报,正是由财务总监签字确认的。
年报是资本市场信任的基石,也是监管部门手里最锋利的剑,所以年报的真伪,财总必须担责。
二、为什么年报对财务总监如此重要
在很多企业里,年报季常常都是熬夜季:财务团队忙到凌晨,改数字、调表格,最后交上去一本厚厚的材料。
可问题在于,年报不是为了应付,而是对外公开披露的法定信息载体,一旦出错,后果往往由财总埋单。
根据经验,财务总监在编撰年报时,至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1、财务数据的全面性与清晰度
年报的核心是三大报表——资产负债表、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。
但仅仅提供表格远远不够,还需要细化到收入明细、成本明细、费用明细、应收应付等,让监管者和投资者一眼能看到重点。
举个例子,如果收入构成里“加盟业务”占比很大,那么就必须单列说明,而不是简单压在“其他收入”下面。绝味食品的问题,就出在这一点上。
2、财务分析的逻辑与行业特点
一份好的年报不仅要数据清晰,还要讲清楚数据的含义。
盈利能力、资产周转率、财务杠杆,这些都是基本功;但财总还得能结合行业特点,把三年的趋势摆出来。
投资人最关心的,往往不是某一年的结果,而是背后的趋势和逻辑。
比如同样是利润下降,如果是因为行业周期调整,那投资人可能还能接受;但如果是应收账款拖累、资金回笼困难,那就会被打上“经营风险”的标签。
3、风险揭示与合规责任
财务总监常常被吐槽成背锅侠,原因就是年报里很多风险如果没有提示,最后出事了责任还在财总。
实际上,年报的风险揭示章节,是财总展现专业度的关键,这里既要避免千篇一律,也要做到有的放矢。
就像在纳税管理中,如果公司有未决的税收争议,就必须在年报里披露。否则等税务机关来追责,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第一时间就会问:为什么年报不写?
可以说,年报就是财务总监的另一份职业履历。
写得好,能让外界看到你的专业和底气;写不好,可能直接决定你未来的职场命运。
三、财务总监编制财报要注意什么?
说是说第一责任人,但财务总监并不是孤军奋战,要想在年报中避免重大风险,有几个实用的经验:
1、别怕啰嗦:关键的数字和说明,宁可多解释几行也不要留模糊地带,模糊就是风险的温床。
2、多做横向比较:至少要用三年的数据去分析趋势。单看一年,很多问题可能会掩盖在偶然波动里;但连续三年,就能看出不对来。
3、敢于亮问题:年报里写出“资金紧张”、“应收账款回收慢”等,并不是财总的污点,而是对企业整体经营的忠实记录。
因为很多问题其实源于业务和决策层,财总如果不写,才是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。
4、及时与老板沟通:提交年报不是结束,而是沟通的开始。财总要用这份书面材料作为抓手,和老板深入讨论,把老板的关切写进去,把财务部门的难处摆出来。
绝味食品的例子告诉我们,财总不怕加班,更怕埋雷。一份年报,既是企业的对外的扮相,也是财总自己的护身符。
结语
财务总监的工作,说难也难,说简单也简单。难的是责任重,简单的是标准清晰:真实、完整、合规。
只要守住这三点,至少能避免绝味食品这种“年薪不敌罚单”的尴尬。
当然,很多财总心里也明白,光靠个人经验还不够,尤其在信息披露和合规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。
财总如何才能写好一份经得起监管、大众又看得懂的年报,又如何既保护自己,又服务企业呢?
这其实就是我们开设《拟上市财务总监研修班》的初衷。
研修班里,我们会结合最新的监管案例(比如绝味食品),帮大家梳理年报编撰的关键要点,分享实战经验,还包括和董事会、老板沟通的技巧。
目的只有一个:让财务总监们少走弯路,避免因为各种问题而成为下一个背锅侠。
毕竟,谁都不想让自己辛辛苦苦一年的薪水,竟换来一张价值翻倍的罚单吧?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规则、信息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,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、准确性。在任何情况下,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。🌟推荐阅读
倍享策略-股市配资平台-配资查查-配资公司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